联系我们
地址: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城东大道168号
电话: 0717-6306311




Copyright © 宜昌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鄂ICP备2022018647号-1
2023-02-21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党的二十大以来第1份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一号文件再次重申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三农”的“压舱石”地位: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茶产业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小农经济特色在乡村振兴中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源自中央一号文件第三条
解读:加强茶叶基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茶园生产条件,完善茶园路网及排灌工程等基础设施配置,是做好茶产业文章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茶产业科技水平正保持稳步提高态势,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大宗茶和名优茶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
2022年10月27日,全国农技服务推广中心组织召开农业农村部茶叶专家指导组工作会议,会议指出重点支持老茶园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水利设施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增强茶园抗灾能力。强化技术推广,重点是加快集成推广生态低碳茶园模式及配套技术,促进茶叶生产良种化、机械化、生态化、低碳化;加快研发推广名优茶机采、丘陵山区茶园机械化管理、连续化加工生产线等机械化生产技术及装备。
宜昌茶产业继续以做优品质强内核为源点,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的基础上,支持茶叶主产区改造老茶园,建设完善一批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优质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出口示范基地,提升茶园机械化水平,优化加工工艺,更新加工设备,提升产品品质。
二、加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加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源自中央一号文件第四条
解读:茶叶安全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这关系着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陈宗懋院士曾就茶叶安全提出茶叶生产建议:产前应大力推广绿色精准防控技术;停止高水溶性化学农药在茶叶中的应用,完善茶叶农残MRL标准。
产中推动茶叶加工燃料清洁化改革,使用电能代替传统燃料。
产后加快茶叶包装物升级换代和清洁化,减少污染源,进而建立茶叶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控体系,提升我国茶叶质量安全。
宜昌持续加快生态茶园建设,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鲜叶品质有保障、产品质量可追溯,支持企业开发更多绿色产品、有机产品,从源头上守护茶叶安全。
三、强化农业科技
“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前沿技术突破。”——源自中央一号文件第十条
解读:通过研究优良品种的品质退化修复技术、机采鲜叶智能分级分离加工新技术体系,构建茶树养分精准调控技术、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体系,提升名优茶加工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水平等现代化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以科技赋能,为茶产业发展装上创新的引擎,使它真正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金叶子。
宜昌茶产业以科技赋能工程为方向,开展科技攻关,推动茶叶种质创新和茶园品种改良;推广茶叶标准化生产、优化加工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推进宜昌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设。
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源自中央一号文件第十一条
解读:种质资源是所有农业中的重头戏,茶业也同样如此。进一步展开多方位合作,引进茶树育种科学家、育种团队,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圃,集中收集保存茶树种质资源,抢救濒危、稀有茶树资源;同时,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推动茶产业发展,提高茶产业竞争力。
宜昌系统开展茶树种质资源引进、筛选和品种适制性研究,加快品改步伐,从品种源头奠定品质基础。支持企业加强茶树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提升商业化育种能力。
五、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源自中央一号文件第十三条
解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洁净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将是推动茶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茶叶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稳步提升。
在长期以来的高速发展进程中,宜昌城市建设较好地尊崇了自然基底和山形水势,“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城市风貌保存较好,这是宜昌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最大底气所在,也是宜昌茶产业在绿水青山中深耕绿色基业、不负大自然馈赠的天然土壤。
浩荡长江,穿过200多公里雄奇壮丽的三峡,宜昌“桔都茶乡”的美誉赖以这片美丽的生态家园。峡江地貌小气候特色,也造就了宜昌茶独一无二的特质。
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源自中央一号文件第十五条
解读:茶产业是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是茶农增收致富的产业。在我国茶叶主产区,县域茶业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富裕的水平,茶产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意义非凡。
“希望乡亲们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茶产区考察时的关怀不绝于耳,也极大增强了茶产业从业者的信心和奋斗干劲。
茶叶是宜昌八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之一,也是宜昌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加快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农业走出去的有力支撑。
七、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源自中央一号文件第十九条
解读: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旨在依据各省(区、市)实际,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从而促进产业融合、持续促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可以使产业优势做到叠加和互补,扩大和加强集聚效应,同时产生新的竞争力和合作力。
随着大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加深,近些年来,茶业迎来了发展新业态,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推动茶文旅的转型升级,“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落地,为茶直播、茶电商的“茁壮成长”提供更为肥沃的土壤。
宜昌万亩茶园吐新绿,云雾缭绕美不胜收。盘山公路宛如玉带,民宿业蓬勃兴起,茶农收入成倍增长……三峡茶乡面貌发生大改变,满园茶香推动融合发展。
醇香浓郁的宜昌“五色茶”、茶园游、休闲游、避暑游正成为越来越多地方茶旅融合的新名片、践行三产融合先行区和美丽乡村示范点。
茶叶旅游产品和快销产品研发加快推进,不断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宜昌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上溯千年的产茶、制茶历史孕育了一个个底蕴深厚的茶产区。
宜昌守正创新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弘扬茶文化、做强茶产业、提升茶科技,构建茶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