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这片树叶,到底有多少变化

2025-08-29

宜昌茶文化源远流长。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便有记载,鄂西山区“民不务耕,惟以植茶为业”。

如今,一场由年轻人主导的“茶饮革命”正悄然兴起。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中“且将新火试新茶”的“新茶”,在今日更多表现为“茶+奶”“茶+果”的创新融合。这种将传统茶文化注入现代基因的尝试,正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味觉纽带。

本地化突围:打造“宜昌新风味”

年轻消费者的涌入,深刻影响着传统茶业。口味需求的变化尤为显著:老一辈品茶讲究滋味的至真至纯,而年轻人则更青睐新茶饮中口味拼配的层次感。

新茶饮中的花香可能融合玉兰、栀子、茉莉等多种香型,并与茶香、果香交织。“每年甚至每季流行的口味偏好都可能不同,这对生产线的原料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宜茶集团茶叶技术中心研发工程师宋莹介绍道。

宜昌果断投身这场“逐香之旅”,如大力开发栀香茶饮。

长阳都镇湾镇,是湖北最大的栀果产区,有“中国栀子花之乡”美誉。那里是宜昌最大的栀子鲜花产区,总面积超4万亩,其中标准园达2.3万亩。

720  长阳栀子花(1).jpg

▲每年五月,长阳都镇湾镇栀子花盛开。图片来源:长阳发布

“春采茶,夏收花,秋获果”,栀子花已成为当地一条致富之路。栀子花茶凭借其天然香气与药用价值,成为新式茶饮的健康原料,备受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等品牌青睐。

宋莹介绍,继去年初步利用长阳栀子花试制栀子绿茶新品后,为满足量产需求,今年集团加大技改投入,新建了专门的窨制花茶生产线。“这是茶科技的体现之一。”她强调,随着生产线投产,2025年产能将翻番。

720  自动化生产线(1).jpg

▲自动化生产线

栀子花的花与果全面融入新式茶饮,实现了全生命周期价值。宋莹告诉记者,栀子花的采摘已形成一套相对标准化的方案。在深加工领域,实现了栀子花窨茶与栀果入药食同源饮品的“双赢”。此外,还创造性开发出遇水即溶的栀子绿茶粉。

当广西横州茉莉花以地域IP之姿广泛应用于花茶饮品时,长阳都镇湾的栀子花也正探索着殊途同归的产业化路径。栀子花当前面临一个瓶颈——尚未列入国家新食品原料目录。对此,宋莹表示:“我们正与市农科院茶叶所,联合地方政府积极申报地方食品安全标准,为栀子花产业的长远发展争取法规支持。”

整合资源:公用品牌助力产品出圈

在湖北省重点打造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五绿一红一黑”中,“一红”即宜红工夫茶,“五绿”则包含宜昌毛尖。

近年来,宜昌能在“小散弱”的茶产业困境中迅速崛起,培育出两大省级公共品牌,得益于2022年宜昌从更高层面整合资源,成立地方国有茶业平台——宜茶集团。

720--2025 两展一节(1).jpg

▲宜茶集团参加2025北京国际茶业展暨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交流会、北京泉州茶宣传推介会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宜茶集团也在持续调整运营策略。

除在传统板块持续提升品质外,宜茶集团抓住新式茶饮机遇,做强工业深加工业务板块。宜茶集团将传统茶叶转化为冻干茶粉、冷萃浓缩液等标准化原料,满足了新式茶饮对产品稳定性的核心需求。“诺顿维尔”就是宜茶集团推出的新式茶品牌。

“我国茶叶深加工起步较晚,21世纪初日本已形成较成熟的产业链。三得利无糖乌龙茶二十年前便风靡日本,近年来我国在农夫山泉等企业的引领下,无糖茶饮料加工技术不断更新改良。”宜茶集团茶叶技术中心总经理杜维力介绍,“此前市场以冰红茶等甜味茶饮为主,原因一是技术受限,二是国民更偏好甜味。近年来受大健康理念影响,无糖饮料成为追求健康人群的新选择。”

传统冲泡茶已难以满足新兴市场需求。炎炎夏日,一杯冰奶茶或果茶已成为许多上班族的标配。

在宜茶的新茶饮研发实验室里,90后研发员们正调配各种原料,开发奶茶新品。隔壁车间内,标准化生产线将茶叶研磨成粉末。“为饮料行业头部企业定制绿茶原料,年采购量达数百吨。目前,宜茶集团作为全产业链服务商,以宜红工夫茶和流行的栀子花为核心原料,已打造近50个产品及技术方案。”杜维力说,集团还积极研发茶酱、茶啤酒、茶含片等多元化创新产品。例如,融合秭归脐橙的果香、五峰绿茶的鲜爽与栀子花的馥郁,推出“橙漫栀语”果香茶基底。

战略转型:工业化思维重塑茶叶价值

针对宜昌茶产业“茶厂林立、标准缺失”的痛点,宜茶集团通过控股采花茶业等全市主要产茶区龙头企业,打造现代化示范工厂,推行食品级生产标准,带动2000余家小茶厂升级,形成了规模化供应能力。

当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中国品牌成为海外消费新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宜茶集团也在“出海破圈”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今年上半年,集团旗下湖北萧氏茶业有限公司出口额同比增长超4倍。依托安琪集团海外营销网络,宜茶产品直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注册了出口自营品牌Yivana。”杜维力介绍,过去,宜昌茶多作为原料或配料,经浙、湘、皖等地外贸公司加工后出口。而今年出口茶叶中,本地核心原料占比已超80%。

一脉茶香,源远流长。百年宜红工夫茶底蕴深厚,历史上曾领衔万里茶道,香飘欧亚,享誉海内外。如今,它正以全新姿态迈向国际市场。

720  2024两展一节(1).jpg

▲宜茶携宜昌茶企亮相2024北京“两展一节”活动

“我们为国际行业头部企业供应原料,宜红工夫茶备受欢迎。添加干花、橘皮等香料后的宜红茶,变成了口感清香、风味绵长的罐装茶。”宜茶集团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助理周斌介绍,那种直冲鼻腔的橘皮清香在海外广受青睐。他随即打开市面热销的一款伯爵红茶产品,邀请大家感受这种差异化风味带来的独特体验。

当中国茶饮品牌带着“东方美学”标签走向世界,新茶饮有望成为下一个全球性的“中国咖啡”。“新茶饮正以茶的‘B面’,让外国人了解并接受中国茶。它以年轻化的表达,让世界重新认识这片树叶的千年魅力。”杜维力说。



Copyright © 宜昌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鄂ICP备202201864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50302000345号